2012-05-16

Fwd: 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



陳芳明:中產階級的憤怒 

【聯合報╱陳芳明】 2012.05.10 

情緒沸騰中的台灣社會,似乎毫無止息下來的跡象。彷彿是火上加油的趨勢,一樁又一樁的公共政策,正好都與人民的利益完全站在對立面。馬總統的第二任還未就職,就已經造成人神共憤的局面。這位獲得684萬票的總統,恐怕不敢相信,自己的民調支持已經降到百分之15上下。比起前任的陳水扁,全然無分軒輊。這是中產階級的憤怒,充分表現了整個社會的信心危機。 

中產階級的形成,大約始於1970年代之初,也就是蔣經國準備接班的關鍵階段。十大建設開始進行,本土化政策著手實施,而民主化的中央補選制度逐步建立。這是台灣歷史加速轉型的時期,資本主義化的台灣,漸漸捲入全球化的洪流。政治的改革開放,經濟的繁榮盛放,造就第一世代中產階級的誕生。這個世代,基本上經過戰爭的洗禮,也銜接了戰後嬰兒潮的關口。第一世代的他們,現在如果不是初入退休,便是正要告退,一生的夢想會不會成為泡沫? 

他們是創造經濟奇蹟與民主奇蹟的一群,台灣能夠順利完成和平演變,正是拜賜於他們年少時期的全心投入。見證了海島躋入亞洲四小龍,見證了台灣文化的百花齊放,見證了性別、階級、族群的平等混融,他們期待有一個穩定的收入,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。更重要的是,他們希望能夠安心把如此寧靜的時代傳給下一世代。如此謙卑而平凡的夢想,如今卻遭到殘酷的考驗。 

中產階級的存在,是所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。他們的世界觀與人生觀,代表著全世界民主國家的普世價值。台灣的中產階級,並不是憑空掉下來,而是經歷過戰前殖民時代與戰後威權時代的輪番折磨。恰恰就是穿越過荒涼的政治階段,他們不願意再看到歷史的反覆。如果權力接班必須要經過流血、革命、鬥爭、政變、暴動,則這小小海島付出的代價,簡直無可算計。他們寧可以經濟奇蹟來換取民主政治,在公平正義的條件下,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生存的機會。 

從1970年代到20世紀終結,中產階級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。他們不僅把台灣帶出閉鎖的空間,也使被壓抑的文化能量蓬勃釋放出來。今天他們看見了政黨輪替,也看見了台灣成為華文文學的中心。完全是由於不同世代的中產階級相互合作,相互傳承。在80年代,他們慢慢感受到貧富差距益形嚴重,但至少還能忍受。跨入21世紀後,最平凡的夢想竟然開始遭到破壞。首先是綠色執政的阿扁,先是挑起族群戰爭,又繼之以貪腐事件,使公平正義原則幾近毀滅。 

馬總統在2008年就職時,帶來全新的承諾與遠景。清廉執政確實刷新了國人的靈魂,但是,清廉只是當權者的最低道德標準。如何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,追求人民生活的安頓與自在,恐怕才是最高權位者的義務。在過去四年中,馬總統酷嗜 宣稱遠遠勝過陳水扁,日後的史家當然可以證明。 

然而,全民的期待並不止於此。當台灣農民與工人哀嘆生活無以為繼的時刻,整個中產階級也發出巨大的憤怒之聲。沒有中產階級犧牲奉獻,就沒有經濟繁榮,就沒有和平演變,就沒有政黨輪替。當政治改革緩滯下來之際,民主夢想也近乎破滅。當馬政府受到高度期待而獲得連任,並沒有讓人民感受改革的誠意,卻只是看見油電的同時雙漲,完全違背政治革新的期待,中產階級不憤怒嗎? 

(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)




陳芳明在聯合報寫的這篇投書,陳芳明在二十年前號稱台灣研究的先驅,甚至是綠營文化論述的舵手,他對台灣近代發展的認識竟然僅止於此?他的意識形態居然跟聯合報的那些文醜差不多? 如果光看內文,我會認為是一個腦袋不靈光的藍營蛋頭學者寫的東西,差強人意也不用太在意。 先不談統獨。陳芳明寫過《謝雪紅評傳》,也說過他崇拜陳獨秀。他至少對於古典左派略知一二吧!他能這麼輕易放過黨國殖民經濟?只會批評阿扁貪腐? 當兵時我曾買過他的書,  在部隊裡珍藏這種當道認為「思想有問題」的書是有風險的 當時覺得他的文筆立論擲地有聲, 拜讀再三 , 我沒有笨到以為陳芳明還算綠營學者。然而就算不是綠營,他研究台灣史這麼久,寫出來的東西卻是無知淺陋,令我驚訝!

陳芳明當初在洛杉磯編美麗島週報, 與許信良出版"都市游擊戰手冊"教授炸藥製造法, 主張武力推翻民黨, 沒想到回台灣有政大教職後就變節了1990年代陳芳明跟陳映真打筆戰 陳芳明罵陳映真只要遇到中國國族主義, 左派精神就不見了當時罵得暢快流灕, 令人叫好,  現在看起來 陳芳明應該是在預告自己的未來吧!  左派本來就是這種德行, 以前只是拿支那的錢反國民黨, 現在國民黨和之那勾結成功, 當然就拍國民黨馬屁了, 

要知道, 漢文化"講究"的是文以載道; 文以載道是文言文翻成白化文就是:為當政者服務! 那篇文章 說穿了, 是在鞏固今上繼續殖民統治的豔文!  我只能說他就像個投機客, 很懷疑他是不是LP被民黨咬住了,所以必須賣身陪笑?連藍營學者都不敢像他這麼無恥挺馬! 嗯!既然陳芳明的水準只有如此,那麼他跟馬英九物以類聚、相濡以沫也就不難理解了。天要下雨、娘要嫁人,就隨他去吧!  




「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 」

以前我對這句俗語有一種誤解,覺得說的是兩件事情,表示一種無奈的心情。其實根本不是這樣。原本這句話是表達一種敬天知命的意思,即:天意如此,是人力無法挽回的。

說來還有這麼一個故事,流傳至今: 
在很久以前,有一位叫做朱耀宗的書生,一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。母親為了他不受委屈,而獨自一人含辛茹苦的把他養大,後來送到一位叫做張中舉的老師那裏讀書。 

在張老師的嚴格教導下,朱耀宗學業有成。他十五歲中了秀才,十八歲中了狀元。 在皇上召見他的時候,他那種氣質和學識,讓皇帝非常高興,當即把他招為駙馬。此時他想起了家中的老母親,於是把母親為了培養他,而一直未嫁的事情跟皇帝說了。皇帝一聽很是感動,當即下旨在朱耀宗的家鄉立一座「貞節牌坊」,以示嘉獎。
 
按理新科狀元應該回鄉省親,他也不例外。當母親見到他的狀元兒子時,那種感動自不必說。朱耀宗也把自己皇帝下詔要給母親立「貞節牌坊」的事情說了。母親卻流露出不安的神色。 
在朱耀宗的再三詢問下,他母親道出了實情。原來,他的老師張中舉老婆後來死了,他母親在與張老師相處的日子裏逐漸產生了感情。他母親準備在朱耀宗回來的時候就嫁給張中舉。 
朱耀宗聞聽「撲嗵」跪在地上,哭著說:「娘呀,你真的要這樣做,那我可是犯了『欺君之罪』呀,那可要戶滅九族的呀!」 

此時他母親也流淚\了。因為一個女人獨自撐著一個家,非常的不易,兒子讀書去 了,她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,她心裏苦和難又有誰能懂呢?想來想去長歎一聲:「一切咱都憑天由命吧!」 
說著身上穿著的羅裙脫了下來交給朱耀宗,並說:「兒呀,你也為娘盡一次孝道,明日,幫我把這件羅裙洗了,如果到了晚上這件羅裙乾了,那我就不嫁人;如果還是濕的那你就別管了。」朱耀宗無奈也就同意了。 

第二日,天氣晴朗,朱耀宗邊洗這件羅裙邊高興,覺得別說一件,十件羅裙也曬乾了。可是哪曾想,當他把這件羅裙洗完剛剛晾曬在院子裏的時候,天上開始烏雲翻滾,不一會兒還下起大雨來了,而且一直下到半夜也沒停。這件羅裙別說乾,到最後比剛洗完的時候還要濕! 

此時朱耀宗的母親對他說:「兒呀,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可見天意不可違!」朱耀宗心裏雖然叫苦不迭,可是見到此種情形他也是無可奈何。 

回到京城,朱耀宗如實的把母親和張中舉老師的婚事,和他母親讓其洗裙子天卻下雨的事情說了一遍。並請皇上治罪。皇帝聽後連連稱奇。說:「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這是天作之合,由她去吧。」 

從此,人們便把「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」來形容誰也逆轉不了的事情。


0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