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2-16

感性與理性

感性與理性





「久違了,如此浪漫、震撼、動魄的愛情故事。

他們的愛情像冰锥,滴水成晶;

犀利、通彻凝结,瞬間的爆發近乎陨石俱碎!

温文儒雅的李安,真是一團火,來势汹汹,不容你有半點喘息……

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! 崇高的人格有如天上的明月..

電影没有十全十美,

但是《色,戒》近乎完美!」



.........章子怡







史提芬史匹堡(Steven Spielberg)很美國!



大衛連(David Lean)很英國!



黑澤明很日本!



吳宇森很香港!



李安很台灣?





色, 是感性; 戒, 是理性——李安談《色‧戒》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年少時很愛看電影, 沒什麼娛樂, 西片幾乎都看過!

年少時看悲劇電影很少哭(比較會忍),

年紀越大約容易哭,

淚跟年紀好像成正比,

因為人生閱歷,

許多情節有親身的感觸,

因此掉淚吧!



年少時自以為是要看唯美哲學的電影才會比較有水準,日子過了以後,才知道自己什麼也不是,

如今看的電影也半多是戰爭片或動作片,因為比較不用動腦筋。但是對"英烈的歲月(Memphis Belle)"

這部片子印象非常深刻,驚訝戰爭片可以拍的如此感人。情節其實簡單,描述二戰期間美國駐英空軍

轟炸大隊空襲德國的真實故事,全片沒有大卡司,都是一群平凡的美國大孩子,他們用生活上的嘻笑怒罵來

平衡內心對戰爭的害怕與死亡的恐懼; 上戰場不是什麼慷慨就義的愛國情操,只是身為軍人應該死在戰場,如此而已。

過程中刻劃出戰爭殘酷、唯人性與同袍間相互扶持的革命感情,真的很難得看到如此令人悸動的戰爭片。



有一幕是這樣的:

這群美國大孩子正在歡呼剛擊落一架德機,沒想到這架德機在墜落的時刻竟然撞擊僚機,歡喜瞬間變色,

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僚機斷成兩截,他們只能眼神呆滯的望著僚機逐漸隨風下沉,內心極度痛苦....

片中及片尾不時的傳出悠揚悽美的插曲"Danny Boy",也許這是我能哼上幾句的英文歌曲,

因此感傷自己逝去的歲月,在感人劇情的催化下,看完竟然不能自己的留下眼淚。





讓我感觸良多的日片:



「砂之器」一片中最感人的一段是鋼琴家本蒲秀夫一面彈奏「宿命」,一面回憶幼年與身患痲瘋病的父親四處流浪的往事。



「二○三高地」一片令我落淚的是片尾乃木希典將軍在天皇面前報告戰爭經過, 尤其乃木大將說道,他率領的是最精銳

的子弟兵,還打的如此辛苦,這是他的無能.... 這一幕我也印象深刻!



我不是宮岐駿(日片卡通片)迷, 但是《螢火蟲之墓》全片濃到化不開的哀戚, 讓我眼眶溼了。





同樣是戰爭片,無論是日本的「二○三高地」或美國的「搶救雷恩大兵」,都很感人,但中國人的戰爭片就少了一些東西,

像「英烈千秋」、「黃埔軍魂」這些片子實在不行。從來不會花錢去看, 看了也哭不出來, 卻雞皮疙瘩掉了一地!

有人看電影「梅花」會哭, 真的假的? 我把他當喜劇看!



"國片"過於聚焦在某特定族群下的特寫,不臨其境者便無法引起共鳴,也沒辦法從商業電影的手法下瞧出個熱鬧,

讓人覺得索然無味起來....不是電影不好,就是太「不食人間煙火」了點...



台灣的電影最讓我感觸良多的電影其實是吳念真和蔡振南合作的「多桑」,把那時代的人物描寫得唯妙唯肖不說,

那背景、那時空、那心境,也無一不入其境....



《多桑》, 吳念真1994年的作品,是他第一部導演的作品,對影片開場不久的一小段戲院情節,印象深刻:



  話說, 多桑帶兒子到戲棚看默片,戲棚內有解畫員在大聲解說戲文,兼負責各樣即場宣布,諸如有冰棒賣。

多桑為了到妓院,藉詞留下了兒子在戲棚,溜之大吉,兒子傻乎乎守望不到父親回來……



另一幕則是小女兒和「多桑」鬥氣,多桑的女兒要交一項作業--繪出國旗,多桑幫女兒繪出的卻是一幅日本國旗,

還說著:「國旗本來就是太陽在中間,人家日本的國旗就是這個樣子呀。」女兒很不高興的用國語說著:

「你漢奸走狗,你汪精衛啦。」多桑不懂國語,只能憤憤的說:「惡妻孽子,沒法可教啦........



過了卌好幾,某個午夜夢迴,陡然想起年少時讀過的幾個字句:「年近中年傷管弦,與親友別,輒作數日惡。」

生離死別這門人生的必修學分,真是難呀!







一 般觀念裡, 坎城比較藝術,奧斯卡比較商業,不過近年李安幾次成為奧斯卡, 坎城的座上賓,

電影藝術, 商業的地位毋庸置疑。



「色戒」是一部相當相當不錯的電影,這部電影跳脫了『民族主義』的情結。

謝志偉的評語很好--顛覆了【忠誠】思想。這或許不是李安拍攝的原意,只是意外出現的效果。

片中,雖然有『中國不會倒』的群眾激昂口號,最後感覺是一種反諷。



我感覺這部電影就是著墨於男女情慾;也拍得相當細緻。雖然賺不到我們的眼淚,但還是一部相當好的電影。

只是電影故事當時的時代背景,會讓飽受國民黨歪曲歷史荼毒的我們排斥, 但是我覺得該片不待政治意識。



李安是土生土長的台南人,電影其實也是超過國家地域的藝術,但是有誰會說李安很台灣呢?他拍的電影幾乎沒有台灣

的背景。台灣電影大師寫「色戒」的感想與周邊的朋友口徑一致: 感覺像看A片一樣,諜報情節並沒有什麼特別引人入勝。

只是納悶,什麼樣的人看這種諜報夾雜A片情節的電影會哭呢?



「色戒」在台灣首映,馬英九走出電影院即做出哽咽狀,聲稱心頭沈重, 馬英九的「中國心」又發作了。

次日他在接受訪問時就說,它反應了大時代青年男女為國犧牲奉獻的情操, 當然更不會忘記為他忠黨愛國

的老爸記上一功.... 馬英九不僅是層次低,更彰顯了他沒有「人格深度」,停留在表層的感受。





中國人有所謂:



讀〈出師表〉不哭者不忠;

讀〈陳情表〉不哭者不孝;

讀〈祭十二郎文〉不哭者不慈。



中國難民們只要看到, 中國萬萬歲的電影就會下淚雨~~~

0 Comments: